谨防“微整形”成“危整形”
2016年04月14日
日前,北京市卫生监督所通报称,北京市2015年查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数量较2014年上升58%,主要集中在违法人员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招揽顾客,非法从事"微整形"等医疗美容服务。
"互联网+"时代,相较于传统电商,微商具有门槛低、成本省、传播广等优势,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错选择。借助微信的强社交属性,朋友圈里搭建起一个个虚拟的 "购物街",让微商迅速火爆。但与朋友圈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带来的危害相比,而由"微商"来主导或是提供服务的"微整形"手术,其质量关系到当事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稍有不慎,不仅可能毁容,还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消费者想要维权成功,则是困难重重。
朋友圈的"微整形"之所以逐渐变为"危整形",一方面折射出当前很多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相关部门监管的盲区。不管是出于维护"微友"的消费权益,还是基于提振消费市场,整治规范包括"微整形"在内的微商已成当务之急。一来,需要消费者睁大眼睛,提高安全消费意识;同时,更需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强化有形的监管:要从源头抓起,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让消费者维权有法可依;有关部门还要将明察与暗访有机结合,鼓励群众进行举报,对违规经营者严惩重罚。
无序的微商发展,已经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权益提出了挑战,监管部门有责任做好法律监管和日常服务管理工作,让微时代的"微市场"更有秩序,更加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