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在下面部轮廓年轻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与评价
A型肉毒毒素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前额、眉间和眼周区域的年轻化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师专注于将肉毒毒素用于全面部年轻化治疗,而其对下面部衰老的改善依然是比较困难的。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们应用Angel软件定量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前后下面部颏颈线位置变化、下颌缘角度变化的客观数据,评价A型肉毒毒素在下面部年轻化中的作用。应用A型肉毒毒素(100U)对30例患者进行了悬垂的下颏轮廓提升治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非手术的面部微创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和可接受的选择方法。现报道如下。
测量方法
标志线:端坐平视正前方,瞳孔水平线、鼻下缘水平线以及口裂水平线为测量的水平标志线,瞳孔垂线和外眦点垂线为测量的垂直标志线测量点:瞳孔垂线与下颌缘交点为B点,外眦点与下颌缘交点为A点,口裂线与下颌缘交点为C点,鼻下缘线与下颌缘交点为D点。计算机辅助测量:利用计算机辅助面部轮廓快速测量分析平台Angel Digital Imaging Studio 3.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治疗方法
注射点:1点为降口角肌点;2点为沿咬肌肌腹蕞突出点;3、4、5、6点为下颌缘与颈部的转折线,每1cm一点。。治疗方法:治疗药物A型肉毒毒素。1ml注射器,30号针头,0.9%生理盐水1ml稀释(100U/ml)。2点为咬肌注射点,在紧咬时进针直达肌腹,注射A型肉毒毒素20U;根据咬肌肥大程度,2点周围1cm处近口角点和/或近下颌缘点,注射10~15U;1、3、4、5、6点,每点可以注射2~3U。对于双侧相差明显的患者,根据测量所得数据适当调整药物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3、6个月复诊。
A型肉毒毒素对下面部年轻化治疗方法
传统的下面部年轻化,常需要面颈部除皱,辅助鼻唇沟和面颊部的自体脂肪填充,骨性下颌角肥大导致的三角形衰老面容还需要行截骨治疗,传统手术效果持续,但是创伤较大,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且对于鼻唇沟、口角等面中线附近的衰老外观改善不大。A型肉毒毒素注射以其无创、疗效确定而有优势,只是需要在9个月左右重复治疗。有学者试图通过激光三维扫描、CT扫描以及电生理等方法,了解面部年轻化的容积、体积和功能变化。也有许多学者试图用手术、药物与填充剂混合的方法改善面颈部的衰老状态,但均存在一定的弊端。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原理
A型肉毒毒素注射到肌肉组织后,使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被中断,从而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运动减弱,致降口角肌以及下颌缘处的颈阔肌松弛,表现为口角上提和面颊部的提紧;咬肌大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出现萎缩,达到下面部轮廓缩窄的效果。
本研究所用的A型肉毒毒素总量或效价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患者的肌肉力量减弱,无耐药性产生。A型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中得到的一种纯化蛋白质,其抗体的产生与注射次数及剂量相关,所以,将剂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必要的。患者再次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时间应选择在初次注射后的9个月以后。
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的不良反应包括面神经分支麻痹、咀嚼无力、口腔干燥、偶发头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药物弥散出肌肉组织至相应部位所导致,并随着药物的代谢逐渐缓解。在注射过程中,术者要充分了解肌肉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准确把握注入药物的部位和剂量;避免药物过度稀释、注射溶液过多而导致非预期的弥散作用。
注射点的选择与治疗原理
本组所用剂量为:每侧咬肌30U,其他降口角肌点和下颌缘点均为2U;降口角肌以及下颌缘处的颈阔肌松弛,表现为口角上提和面颊部的提紧;咬肌大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萎缩,达到下面部轮廓缩窄。
根据肌肉的功能和部位,松解将下面部向下牵引的拮抗肌肉,从而达到口角及颏颈缘的提升,致肥大的肌肉萎缩,可以改善方形面容的粗壮、衰老感,塑造东方人的年轻柔美的脸形。而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评价,将为面部年轻化的改善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往期回顾面部年轻化新进展: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真皮填充物及联合疗法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疗效观察
透明质酸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面下部轮廓 重塑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