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龋齿,什么情况可以直接补牙,什么情况又需要做根管治疗?
蕞近有一颗牙,有了牙洞,吃饭如果有食物残渣卡在牙洞里面会疼,除去残渣就不疼了。平时也不疼。今天去看牙医了,拍了片子,显示牙洞还没有完全到达牙髓,还隔着非常薄薄的一层。一开始医生用牙钻给我清理,我说挺疼的,他就直接建议我做根管治疗,费用要一千多。后来我比较犹豫,因为之前补过几次牙也没有说需要做根管治疗的,就想了一会儿,然后医生又说可以先给我做安抚治疗,看看这几天疼不疼,如果不疼就直接补,如果疼就做根管治疗。安抚治疗的费用是几十块。
Q:1.既然根管治疗是把牙髓完全清除,治疗后的牙齿相当于“死牙”,没有营养供给,也会慢慢变黄,那么牙医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是不是如果能不进行根管治疗就尽量不做根管治疗?毕竟如果有希望保留活牙,怎么都比“死牙”要好。
2.安抚治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几天牙疼就需要做根管治疗,牙不疼就可以直接补,这样判断的原理是什么?
3.医生有没有可能为了收取更高的治疗费,让一个明明不一定需要做根管治疗的病人做根管治疗?
A:首先讲讲深龋治疗的原则:
1、终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的防御性反应——磨净所有被细菌侵入的牙体(所有变色、变软的部分),杜绝细菌残留;使用某些药物促进牙髓外壳(牙本质)的少量再生,增厚牙髓的防御装甲。
2、保护牙髓——在前一条基础上,绝不磨穿外壳,杜绝牙髓接触外界细菌的情况。
3、正确判断牙髓状况——由于细菌可以透过牙本质外壳直接侵入到牙髓,有时,在前两条的基础上,即使外壳未被打穿,牙髓也可能被感染。这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龋齿发展速度、细菌种类、牙本质钙化程度、患者症状、年龄等等,所以这条原则是蕞考验医生的。
从以上的原则,我们可以得知:
烂牙部分一定要去干净;
根管治疗能不做就别做,尽量保牙髓;
实在得做根管治疗,那也别含糊,否则补完牙没几天患者又会疼得回来找你。
这是口腔医生的共识,只有先向大家同步了这些信息,我才好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医生有没有可能为了收取更高的治疗费,让一个明明不一定需要做根管治疗的病人做根管治疗?
从医生职业素养的角度,以上的治疗原则已经交代了需不需要治疗。
从医生利益的角度,除非这牙真的坏了或者医生脑子坏了,否则医生真的不想做根管治疗啊...
这问题有个假设前提:越复杂的治疗,医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劳动报酬就越多。
这个假设合情合理,但在现行的医疗制度下,常常是不成立的。
各地的补牙、根管治疗收费略有高低,但不会偏差太远,
根管治疗的费用比补牙高,但摊上治疗时间后,其实两者没什么差别。
对于一名熟练的医生,整个补牙过程平均十余分钟,疗效明确(补完立马不疼),并发症较少,患者容易给五星好评,利于医生建立信任关系和口碑;而整个根管治疗的疗程一般需要就诊3次,总耗时平均约一小时,疗效不确定,并发症较多。
2、安抚治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这几天牙疼就需要做根管治疗,牙不疼就可以直接补,这样判断的原理是什么?
安抚治疗是指将具有安抚、镇痛、消炎作用的药物封入窝洞,使牙髓充血回复正常,消除临床症状的疗法。
磨净细菌部分牙体后,牙髓虽然与外界还隔有薄薄一层,但它其实在细菌或其代谢毒素的挑逗下已经快到了爆炸的临界点了。使用安抚疗法,算是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尝试,如果细菌确实并未侵入牙髓,并且牙髓的充血炎症状态消除了,那就算是度过一劫,后续可以采用盖髓术增厚牙髓的防御装甲,直接补牙;如果细菌其实已经侵入牙髓了(虽然外壳还有薄薄一层),或者牙髓的充血炎症突破了爆炸临界点,那安抚的尝试就失败了,还是只能做根管治疗。
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做根管治疗,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只是判断的参考标准之一,核心是患者出现了哪些可能是牙髓被细菌侵入的症状、通过检查发现了哪些牙髓被细菌侵入的表现。
实际上,诊疗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吃饭如果有食物残渣卡在牙洞里面会疼,除去残渣就不疼了”
患者主诉提示医生,龋洞有食物嵌塞痛,可能是深龋或进展快速的中龋。
“平时也不疼”
若无夜间自发痛史、激发痛史,排除急性牙髓炎
“拍了片子,显示牙洞还没有完全到达牙髓,还隔着非常薄薄的一层”
X线提示,深龋近髓或已穿髓
“医生用牙钻给我清理,我说挺疼的”
去腐过程中非常敏感,提示可能为深龋、可复性牙髓炎或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他就直接建议我做根管治疗”
这里缺失了重要诊断信息,可能是医生发现虽已去净龋坏物,但牙髓状态不佳,日后很大可能短时间内发展为急性牙髓炎,也可能是医生发现若要去净可疑龋坏物,一定会穿髓,所以医生直接建议做根管治疗
“我比较犹豫”
该医生综合考虑牙髓的状态、患者的心理、经济能力,提出安抚治疗的尝试,博一下这条牙髓的RP,若失败了再做根管治疗
这位医生,在遵循治疗原则的前提下,能为患者利益着想的同行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