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列表 >  详情

到处都在推皮秒,你懂啥叫皮秒不?

2019年11月03日

说一下"皮秒"(Picosecond, ps)。最近这个太火了,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是个啥东西。

其实皮秒是一个时间单位,等于10的-12次方秒,是一个极~~~~~~~~短的时间。因为新出的一类激光脉冲时间短到了皮秒级,因此这个激光被称为“皮秒激光”。

这里得说一下脉冲时间。激光并不一定是连续照射的,而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开启、关闭,再开启、再关闭,这样一冲(chong,四声)一冲的,就是脉冲(pulse)。为什么要以脉冲的方式进行呢?这又要说到激光的基本原理。

案例图片

图1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激光能量输出的强度,可见输出一个高的能量后又降下来,如此就形成一个个脉冲[1]

激光用于皮肤科的治疗,主要是利用了它的靶向和光热效应。不同的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有高吸收能力,比如黑色素吸收600-800纳米波长的光,而此波段的光对血红素、水却没有什么作用,所以用这个波段的光可以“瞄准”黑色素(图2)。目标物质(靶)吸收光能之后,将光转换成高温(此外还有光压作用、电磁作用),破坏靶物质——比如色素。

案例图片

图2 皮肤中不同物质可选择性吸收不同波段的光:横坐标是波长,纵坐标是吸收度[2]

如图2所示,如果想要把红血丝消除掉,那就要选择氧合血红蛋白——这种血红素吸收率高的波段的光,例如520-600nm的光(氧合血红蛋白对400nm左右的光吸收更高,但这个波段的光难以到达真皮,所以不常用);而想要对真皮发生作用,则要使用穿透性更强的光,也就是波更长的红外光,由图2可见,>900nm的光对水的作用强,水吸收了这些光后可以破坏周边组织,从而发生“损伤性修复”作用,诱导真皮的修复,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多,因此有助于消除皱纹。我们把需要激光“瞄准”处理的物质称为“靶物质”。

大家知道,靶物质的温度升高之后,一定要降温才行,过高的温度会向四周传递,若持续累积地升温,谁受得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种非特异的热损伤作用,一定是要尽力减少的。

于是,这里又引入一个新概念,叫“热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什么意思呢?解释有点复杂。简单地说,例如某靶物质的温度升到了100度,降到一半(即50度)的时间,就是热弛豫时间,我们假设这个时间是1毫秒(ms)。

好了,下面是重点:

如果激光脉冲时间是1ms,等于热弛豫时间,那意味着,加热的组织根本没有什么机会降温,因为在整个脉冲时间里,一直在给予光能量。

如果激光脉冲时间是1纳秒(ns),也就是1/1000ms,那就意味着,有999ns的时间降温,下一个脉冲到来时,组织的温度已经比较低了,于是,这样对非目标组织的损伤就可以减少,因为减少了累积升温。

案例图片

图3 激光脉冲时间,间隔就远长于热驰豫时间,可以让组织充分降温,减少非特异性组织损伤(引用自[3] ,冰寒翻译并重制图)

如果把脉冲时间再缩短,到几百或几十皮秒(1ps=0.001ns),那就意味着留给热弛豫时间就更长了,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非特异性组织损伤。这里还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相同的光热温度,脉冲时间更短,那就意味着激光器在更短的时间里要输出更多能量(能量=功率*时间)。这就是皮秒激光

所以这里面有两个关键技术,一是激光脉冲控制开关(Q开关),一个就是更大的能量。

作为一种升级的新技术,皮秒激光引起很多关注,价格也很贵,也导致鱼龙混杂和一些迷信——事实上有很多类型的色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一定是非要皮秒激光,所以你们也不一看皮秒就“哇!皮秒耶!!!”然后就开始各种迷糊。也不要问“我是选择激光还是皮秒”,正确的问法是“非皮秒激光还是皮秒激光”。

总结一下Take-home message:

  1. 皮秒并不是一种激光,而是一个时间单位,等于10的-12次方秒(万亿分之一秒)。

  2. 激光对皮肤的作用与效果主要取决于波长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

  3. 短的脉冲时间有利于让组织有更长的时间冷却,从而减少激光对组织的非特异性损伤,毫秒、纳秒级脉冲的激光也有类似的作用,因此要考虑组织的特性、作用的深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假如浅表、热驰豫时间本身就很短呢?),使用皮肤秒激光并不必然代表着更好的效果。

  4. 医生的技术、综合处理,具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皮秒相关文章

皮秒专题&案例

400-8299-365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电话咨询
2
在线咨询
预约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