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芙注射的并发症
爱贝芙(Artecoll/Artefill&Arteplast)
简介
爱贝芙是一种历史极为悠久的长效软组织填充剂,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整形外科教授Gottfried Lemperle于1985年发明,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曾经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可用于永久性地祛除脸部皱纹、鼻唇沟纹、丰唇、修复瘢痕、乳头充盈和其他皮肤缺陷等。
爱贝芙于1996年取得欧盟的批准;在经过长达9年的临床考证后,于2006年取得美国FDA的批准;2002年取得中国SFDA (现更名为CFDA)批准,于2006年到期,2012年重新获批。
爱贝芙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是由80%的牛胶原蛋白溶液(胶原蛋白产自澳大利亚),20%的PMMA微球,0.3%的利多卡因(起麻醉镇痛作用)构成。
PMMA,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的透明材料中质地较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图6-21)。
爱贝芙中的PMMA为外表润滑的圆形微球,直径32~40μm,悬浮在3.5%的胶原蛋白溶液中,每毫升爱贝芙中含有600万个微球,当将PMMA微球注射到整形部位后,可迅速被纤细的纤维被膜完整包裹,不会产生移动和降解,但能刺激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
1~3个月后,注射入的牛胶原蛋白逐步降解并被人体本身的胶原蛋白所替代,PMMA微球不会被人体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也不会自行降解,而是留在填充部位,起到永久效果(图6-22),并能保证部分组织的柔软,但有时会产生硬结和硬物感。
爱贝芙在不同国家及不同时期,产品的颗粒大小及产品性质稍有差别,在欧洲与美国原称Artecoll,升级后改名为Artefill与Arteplast,在巴西称为Metacril,在中国则名为“爱贝芙”(图6-23a~e)。
潜在风险
•最大的风险在于“植入容易,取出困难' 其不可降解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存在着安全隐患,稳定不变的永久性填充材料在变化的人体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存在因素;
•易出现迟发性肉芽肿(图6-24a、b), FDA在2003年2月28日出具的一份关于Artecoll的报告显示,其产品的不良反应率为16.4%: 128个注射了Artecoll产品的受试者中有21个出现了不良反应。号称安全性有所改进的三代产品Artefill获批后的第2年,美国皮肤美容界的先驱Dr.Klein就掀起了一项要求禁止Artefill及其类似物的运动。Klein表示,和其他美容产品不同,这些植入皮肤的产品是长期甚至永久性的,这些物质在皮肤里面待的时间越久,形成难看肿块的风险就越大;
•爱贝芙中牛胶原蛋白占比80%左右,存在过敏风险,在美国注射这款材料,必须先做一个牛胶原蛋白过敏测试,测试28日后,未出现过敏反应,才能进行注射,在美国FDA网站中,有收集对牛胶原蛋白过敏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而在国内,曾有某经济新闻的记者咨询爱贝芙的多家授权医院时,授权医院并未提及任何过敏测试,在记者主动问询后,大部分指定医院宣称只要是对鸡蛋不过敏就可以了;
•存在感染动物源性病毒的风险(仅为理论上存在,目前尚未有疯牛病通过注射传染至人体的报道,因此不必过于恐慌);
•疗效并不明显,美国FDA网站上对于Artecoll的临床实验显示,和安慰剂相比,爱贝芙在鼻沟纹之外部位去除皱纹的效果并不明显。
常见并发症
•正常的红肿2~3日即可消肿,可有异常的红、肿、热、痛、胀和轻度感染,并可形成硬节;
•注射量过多,早期压迫局部,导致血运不佳,可能会出现感染;
•虽未见报道,理论上不排除有潜在的栓塞风险;
•后期肉芽肿增生极其明显,结节、鼓包、表面不平整、难以自行软化,难以治愈(图6-25~图6-28)。
并发症的治疗
•慎用;
•皮下填充注射虽然填充效果更好,潜在风险也大,使用前务必斟酌利弊;
•—定谨记少量多次的注射原则,避免一次注射过量;
•严格无菌操作;
•勿与其他填充材料混合;
•作者个人意见,仅建议在鼻唇沟等凹陷深层贴骨膜上注射或注射于明显凹陷的痘坑瘢痕等基本无活力的组织中。
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早期的鼓包,局部射频治疗可加快局部血运,减轻症状,加速药物吸收;
•早期出现感染时,尽可能行开放式手术能取出多少是多少,使用扩血管药物、理疗热敷、全身抗感染治疗,表面护理等对症治疗;
•后期会出现严重的肉芽肿增生,形成硬节、鼓包或局部不平整,治疗效果差,可使用曲安奈德注射,但可能会带来局部不平整、凹陷、脱色等其他不良反应;
•后期特别严重者,直接切除病灶(图6-29a、b,图6—30a、b)。